精神賠償怎麼算?3點揭法官判慰撫金的重要關鍵! - 法律010
雷皓明律師
2021-06-21 更新
精神賠償到底是什麼?一不高興就提告求償精神撫慰金法官會理我嗎?傳說中的「精神賠償公式」到底存不存在?人生不想努力了可以趁車禍跟對方獅子大開口,從此財富自由?STOP!精神賠償真的不是你想的那樣,讓律師幫你破解迷思,並提出法官判決時會參照的車禍精神慰撫金判例來一揭精神賠償的真面目!(文末也提供免費法律諮詢,歡迎使用)
一、精神撫慰金vs.精神慰撫金:大家口中的精神賠償是什麼?
有糾紛?告他精神賠償啦!一言不合?告他精神賠償啦!有法律問題?告他精神賠償啦!欸等等,常常被掛在嘴邊喊的「精神賠償」是這樣用的嗎?別再說出這種讓律師抓頭苦惱的話了!
(一) 精神賠償的定義
所謂的精神賠償在法律上指的是「非財產上的損害」,法律用語又稱作「精神慰撫金」(但如果你跟律師講精神撫慰金也可以通啦!)法院規範精神賠償理由是考量到某些行為就算沒有導致被害人有實際上的財產損失,但也會造成被害人精神上的創傷與痛苦,所以制定出精神損害賠償機制!
根據民法195條精神賠償的規範如下:
- 不法侵害到他人的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貞操,或不法侵害到「其他人格法益」 而情節重大者,被害人雖然沒有財產上的損害,但也可以請求行為人賠償相當金額。如果是名譽被侵害的被害人,能以「回復名譽」名義請求法官做出適當處分。
- 前項請求權,不能讓與或繼承給他人。但如果金額賠償的請求權已經依照契約承諾好,或已經起訴行為人,就不在這個規範限制內。
- 前2項規定也適用於不法侵害他人基於父、母、子、女或配偶關係等「身分法益」而情節重大的人身上。
問題來了,法條規範的內容看似包含許多項目,但具體可以用在哪些狀況?除了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貞操之外,「其他人格法益」跟「身分法益」又分別是什麼意思呢?
讓律師舉些例子跟大家說明吧!
(二) 可請求精神損失賠償的常見狀況
1.車禍糾紛及親屬死亡
最基本也最常見的狀況就是「車禍」,因為事故會很直接地造成被害人財物(汽機車或安全帽、手機等物品毀損)跟身體健康的損害,所以除了物品修復、醫藥等費用求償,被害人也可以一併向肇事者請求精神賠償。
假設車禍被害當事人不幸身亡,那麼根據民法第194條,被害當事人的「父、母、子、女及配偶」是可以請求精神賠償的。
根據 「法院依民法第194條酌定非財產上損害賠償金額之分析報告」統計指出,車禍致死的精神賠償金額平均為88.5萬元,可以從這個基準點去推估其他車禍狀況的慰撫金額,提供給大家參考。
2.妨害名譽
另一種也很常見的狀況就是造謠、謾罵、言語攻擊等容易構成的公然侮辱或誹謗罪。雖然乍看之下妨害名譽這2條罪是規範在刑法內,但只要成立罪刑,行為人除了得面臨刑事罰責,也可能符合民事的侵權行為,被害人是可以將刑事訴訟合併民事訴訟,一同向行為人請求精神賠償。
3.侵害其他人格法益:居住安寧與遷葬事宜
遇到不停發出噪音的歹厝邊,影響到睡眠、生活甚至情緒,完全到了不得安寧的程度,也可以蒐證告對方,並有機會獲得精神賠償。但要注意噪音的程度有沒有符合法院判賠精神撫慰金標準:
根據士林地院103年訴字953號判決,噪音必須要超過環保局所規定的管制標準,達到普通人難以忍受的範圍才有機會判賠,並不是單方面覺得鄰居唱歌難聽就可以當噪音提告。
另外,遷葬也在精神賠償的保障內,當家人遺體被不當對待且情節重大時,被害家屬可以提出精神賠償的請求。
根據高等法院高雄分院104年上國易字第2號判決,殯葬管理業者在沒有通知家屬的狀況下擅自把遺體遷葬到其他地方,或擅自將遺體火化燒光光,被害家屬因此提告精神賠償都成立。
4.侵害身分法益
因身分權被侵害而提告,最終獲得精神賠償最常見的就是「侵害配偶權」,如果成立,除了小三、小王,連同出軌配偶也需要一起負擔精神賠償的金額,可說是正宮打擊外遇的最佳利器。
根據律師個人碰到的案例統計,大部分的侵害配偶權精神賠償金額平均在20萬至40萬左右,提供給大家參考。
5.離婚、婚約解除
- 訂婚後想要解除婚約,沒過失的那方可以依民法第977條請求賠償。
- 訂婚後無故毀約,被害人可以依據民法第979條請求賠償。
- 因為種種原因導致結婚無效或婚姻被撤銷,被害人可以依據民法第999條請求賠償。
- 夫妻判決離婚,沒過失且權益受到損害的被害人可以依據民法第1056條請求賠償。
其實還有不少可以請求精神賠償的情形,因為每個人遇到的事件不同,很難在文章中全部列舉完畢,如果覺得自己權益受到損害,但又不曉得能不能提告,建議可以去問問律師最保險。
二、精神撫慰金怎麼算?傳說中的「精神賠償公式」是真還是假?
為什麼精神賠償這麼神秘?經過這麼多判決還是沒人說得準法官怎麼判?
如果是一般財產損害的案件,只要根據實際支出的費用實報實銷,或根據需要修復、治療、購買的費用進行預估,就可以推算出賠償金額範圍。
不過由於心理上的打擊、痛苦跟委屈程度非常難換算成確切的數字,所以在精神損害賠償計算這塊,法院目前並沒有明確的指標或價目表,通常法官在審理案件時,會依據雙方當事人的身分、社會地位、收入、職業、年齡,以及案件本身所造成的損害輕重,來進行精神撫慰金計算,或評估被害人提出的金額合不合理。(參考最高法院85年度台上字第460號判決)
所以很遺憾告訴大家,目前並沒有所謂的「精神賠償公式」,即便有好心人統計過往精神賠償案例跟判決的項目、金額,抓出大概落點,但由於變因實在太多,當你遇到了同樣的狀況,也不代表法官就會照著以前的金額判。
(一) 精神損害賠償計算注意事項
另外還有2點注意事項要提醒各位:
- 雖然法官有可能會以被害人提出的金額當錨點,去評估賠償金額合不合理,但並不代表被害人可以隨意漫天喊價,之前有新聞曾報導「某位車禍被害人索賠百萬精神賠償,結果法官最後判賠8,000元」就是最好的例子。
- 並不是拿到精神科診斷證明就可以拿到精神賠償!診斷書只是提供法官審判的其中1項依據,不是拿到醫療診斷文件就勢在必得。
三、車禍精神慰撫金判例
在精神撫慰金車禍相關的判決上,法院其實都會參照最高法院89年台上字1952號判例的內容:「判決精神賠償金額時除了斟酌雙方身份資力之外,還要兼顧傷害程度及對被害人身體健康的影響來判斷,重傷賠多,輕傷就賠少」。
所以假設在其他因素通通相同的情況下,車禍骨折精神賠償會多於車禍挫傷精神賠償。(但還是要再次強調實際金額是依個案而定)
以上是精神 賠償的相關資訊,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分享!若還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點擊下方按鈕進行免費諮詢。
CTA_explore
雷皓明律師
民國100年考取律師資格後,在臺灣、北京、上海、新加坡及香港從事法律實務工作,主要處理公司組織架構、勞僱關係及仲裁程序,執業以來經手超過百間上市、未上市公司之相關爭議。訴訟方面擅長處理家事及繼承案件,自107年獨立創設喆律法律事務所迄今,已辦理超過500件上述類型案件,成功協助當事人爭取法律上應有的權益及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