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被害人有何保障?4大犯罪被害補償金&申請方式全解析 - 法律010

雷皓明律師
2025-03-19 更新

怎樣算是犯罪被害人?《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有哪些內容?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服務對象有誰?犯罪被害補償金如何申請?犯罪所得沒收後會還給被害人嗎?本篇將告訴你犯罪被害人保護的內容,解決你對犯罪被害人的疑惑!
目錄
一、犯罪被害人是什麼?快速了解誰符合犯罪被害人保護資格
我們常會聽到「被害人」一詞,跟「犯罪被害人」意思一樣嗎?其實兩者有些微不同,被害人定義較廣義,是指因所有犯罪類型受到影響者的統稱,如詐騙、侵權等;而「犯罪被害人」受到的犯罪類型則有所限制。
(一)何謂犯罪被害人?
犯罪被害人定義為「因犯罪行為致生命、身體或性自主權遭受侵害之人」,並且犯罪行為需屬「人身侵害犯罪、性侵害的行為」。若犯罪被害人是間接受害者( 家屬),就不屬於犯罪被害人的範圍。
我國對於犯罪被害人有相關的保護法,使其經歷殘忍的犯罪行為後,能夠得到妥善的醫療照護及心理輔導,不被社會孤立。
(二)誰符合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的保護資格?
我國《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是用來保障犯罪被害人及其家屬權益的法規,規定政府需對其提供支持服務及經濟補助,並協助修復事件造成的心理傷害,重新與社會接軌,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犯罪被害人本身受到創傷,其家屬要承受的壓力也不容忽視,不只需要面對親人離世的苦痛,若其身心靈受傷還需負擔照顧責任,經濟方面也會受到偌大影響。因此,政府也將犯罪被害人的家屬納入法律的照護範圍。
二、《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升級:擴大被害人保護法權利
在過去,我國保護犯罪被害人的法條名稱為「犯罪被害人保護法」,只針對犯罪被害人「個人」保障。不過,「人權」成為國際不斷討論的熱門話題,不只犯罪被害人本身,及其家屬的人權及尊嚴也需要受到重視。
因此,我國立法院於 2023 年 1 月 7 日三讀通過,將「犯罪被害人保護法」修正為《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使人權照護範圍更廣大,同步升級規範內容、權益。
放寬照顧對象
修法後,照護對象除了犯罪被害人以外,更擴大到犯罪被害人的家屬,包含配偶及二等親內之親屬、永久共同生活之人,並提供其身心輔導服務及經濟支持。
可申請保護令
若犯罪被害人遭故意行為傷害致死、重傷或妨害性自主案等案件,法官及檢察官可核發犯罪被害人「保護命令」,避免犯罪行為人進行騷擾、恐嚇。